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学科研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优化
  发布时间:2010/4/1 0   阅读:9951
摘 要: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承担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除了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至关重要。校园文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生目标、道德倾向、行为方式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大学生 人文素质 
    大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是内因和外因,主观和客观条件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结果。社会环境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大环境,而校园环境是对大学生更具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除了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至关重要。校园文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生目标、道德倾向、行为方式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素质现状分析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人的社会能力得以发挥的三大要素。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承担者和接班人,其整体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素质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国家大事,但对现实不满,渴望变革。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总体上看他们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一方面他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国内外形势,另一方面也时刻准备着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尽心尽力。他们深知,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为此,他们真诚而热切地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早日繁荣昌盛,能够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自己独立而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当面对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时候,他们深恶痛绝,并导致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呼吁变革,盼望国家通过加强和健全法律与制度,真正打击和惩治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使国家早日形成政治清明、官吏廉洁、国家富强、民众安居乐业的局面。 
2.主体意识增强,要求实现个人价值,但有个人主义倾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追求“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与必然。大学生们求知欲旺盛,渴望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自己作为集体重要一分子的地位被认可;渴望自己将来能够出人头地,获得舒适的生活空间。但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等价交换原则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一部分学生的道德生活、政治生活、日常生活之中,使他们的价值观笼罩上了非常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当成了相互利用的关系,往往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为了个人暂时的、眼前的私利,不惜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陷入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之中。 
3.人生价值目标多元化,拜金主义有所抬头。多数大学生人生目标的定位正确,承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家庭幸福、个人事业成功或拥有更多的知识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赞同;然而他们也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应当“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相当多的学生赞成“以集体利益为重”。然而,校园毕竟不是一块净土,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不可避免地会渗入到一些学生的思想中,诱发拜金主义,使一些人把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转变为对金钱、物质的追逐,滋长“一切向钱看”思想,甚至陷入“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泥沼之中,放弃正当学业去赚钱,搞兼职,结果耽误了学业,追悔不及。 
4.“高分低能儿”逐渐减少,但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的发展仍不平衡。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往往是“高分低能儿”,分数很高,但实际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则相对欠缺。在国家实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以后,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仍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观点和模式培养出来的,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加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由于受惯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发展仍不平衡。
5.对未来有一定心理准备,但心理承受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考研是近几年兴起的一股热潮,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数大学生认为考研只有益处,没有坏处。他们意识到,现在本科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考研可以增强竞争力,给自己就业多开一条路。这表明,大学生们对未来已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甚至找不到工作的传闻又让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感到愤愤不平,认为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公正的平台,认为社会对“天之骄子”们太苛刻.太不重视。他们由于缺乏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而不能适应社会,不能更好地将个人融入到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中,不能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得到有机统一。 
6.职业理想现实化。现在的大学生人生经历普遍比较单纯,但自我意识很强。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使他们的就业观既有现代的一面,又有传统的一面。很多大学生在向往毕业后能发挥特长,干一番事业的同时,又非常在意户口所在地以及国家干部的身分、待遇、甚至工作级别。在问“你选择职业主要考虑什么?”时,大学生将是否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列在第一位,将经济收入、专业对口列在第二、第三位。他们往往希望一步到位,找个好工作,希望自我价值能实现、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舒适,最好再有车子和房子。但现实又让他们不敢奢望这些目标都能达到,所以在实际求职的时候,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工资待遇、福利状况、房源是否紧张等基本生活需要能否满足等现实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才会谈到专业对口、自我价值实现等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